通用名艱難走上處方
發布日期:2021-03-17 11:44瀏覽次數:
鈴蘭欣、舒普深、先舒,雖然這是三個不同的藥物商品名,但實際上卻是同一種抗菌藥物。從2006年5月4日開始,浙江省臺州醫院把這些商品名從電腦系統和病歷中去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該藥的通用名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針。這是該院推出的處方取消商品名改用通用名首批36種藥品中的一種。
只知商品名的醫生應該去商店
在剛開始實施這一政策的時候,臺州醫院的很多醫生抱怨,通用名不好記。院長陳海嘯在多種場合態度堅決地說:“只知道藥物的商品名,不知通用名的醫生,建議他到商店去,而不是在醫院。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不是買賣商品的地方。”醫務部主任徐云峰也表示:“通用名雖長,但作為醫生,必須記住,就像要記很多專業術語一樣,這是職業本身所決定的。商品名實際上是一種商標,商標可以代表藥品,也可以代表其他產品。如先鋒,它既是一種藥品的商品名,又是一種音箱的品牌。在國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這些都將是醫療糾紛的隱患。”
鎖住重點分批推行
該院首批推行的36種藥物全是抗生素。徐云峰說:“之所以選用抗生素,主要是用途廣,涉及每個科室,有利于增強全體醫務人員使用通用名的意識,也有利于這項工作的推進。”徐云峰還告訴記者:“從第一批的試行結果看,效果比較理想。
第二批73種藥物已經選定,主要是消化、呼吸科的常用藥。目前正在編制商品名與通用名的對照手冊,編好后將提前發到各個科室和每位醫生手里。同時,在醫院的公共電子屏、網上公告欄上反復宣傳,以便讓每一位醫生充分了解。”記者獲悉,按照計劃,預計半年后,臺州醫院將實行藥品處方全部使用通用名。
處方電子化是關鍵
一位醫生在電腦上打出SPS(舒普深的商品名首字母),電腦顯示沒有該藥物。他隨手拿來放在一邊的浙江省臺州醫院首批藥物商品名與通用名對照表,對照發現應該輸入舒巴坦納(SBTN),重新輸入后顯示正確,提交并完成。該院采用電腦強制措施,從源頭上限制藥品處方商品名的使用。醫生要是不輸入通用名,就無法完成處方。
徐云峰告訴記者:“改用通用名,處方電子化是關鍵。如果是手工處方,特別是老醫生,改習慣不容易,要是一趟一趟地讓病人來回跑肯定要出亂子。”據悉,該院自1996年開始使用HIS系統,于2003年全面推行電子處方,這為處方取消商品名使用通用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藥多廠”是難點
“一藥多廠”是該院目前碰到的主要問題,它不僅涉及醫院藥品采購招標的程序、計算機軟件的編制以及用藥量的監控,還與我國藥品生產、流通等渠道密切相關。記者從臺州醫院的電腦清單上看到,該院大部分藥物,同一通用名、同規格、同劑型的藥物只有一個可以選擇;有些是國產、進口各一種,但他們在價格上往往相差懸殊,醫生在選擇上不會有難度。這也是該院比較順利推進此項工作的重要保證。但是,在首批36種藥品中,還有3種是一藥多廠的,醫生怎么選擇?藥房怎么核發?護士怎樣選擇醫囑中的藥品?就是說怎么樣才能保證醫囑、收費、使用三統一。該院目前采用的電腦程序是:病區醫生站、護士站的電腦上只顯示藥品的通用名、劑型、規格、價格、拼音代碼這些信息。但藥房打印出來的發藥信息單里卻多了個產地信息。
就是說,電腦程序設計時,保留產地,只是在醫生站的前臺不作顯示。
雖然醫生沒有藥品產地的選擇權,但電腦記錄仍然存在,藥房根據電腦記錄發放藥物,護士再根據藥房發放打印清單配制藥物。護士在核對醫囑時,根據藥品名稱、劑型、規格、價格等信息就可以了。而門診的程序設計稍有差異,因為少了藥房打印藥品發放清單這一流程,門診醫生站和藥房在通用名后邊均能顯示藥品的產地信息。但因打印界面限制,通用名長的藥品就無法顯示產地。這樣,藥師配藥時要到電腦上一一查詢,給工作帶來了麻煩。
醫院一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的電腦程序設計,理論上講病房的流程更加合理,但最大的問題是物價部門檢查通不過,所以他們得重新設置,產地仍然要保留。
各方人士各有說法
醫生:從長遠的眼光看肯定是好的,通用名一般包含藥品的溶質和/或溶媒信息。這樣,開藥時就能知道藥品中包含了哪些成分,萬一患者出現副反應,也有利于幫助分析原因。但這幾年一直用商品名,一下子還是不習慣。現在醫院要強制執行這項制度,你不輸入通用名,電腦就顯示無此藥,你也沒有辦法。不過我們第一批只有36種藥物,分到每個科室也就幾種,加上我們每人都有各種藥物商品名與通用名的對照表,幾天也就熟悉了。
個別醫生也表示不理解,認為商品名短好記,醫生和病人對此都比較熟悉了。而通用名又長又拗口,醫生增加了麻煩,也讓病人糊涂。
護士:關鍵是醫生把好關,我們執行醫囑沒多大問題,只要根據藥房的藥品發放打印清單就可以對號入座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通用名太長,打印瓶簽時無法全部顯示信息,得查醫囑,然后抄上去。
藥師:病房藥師表示沒問題,藥物的選擇權仍然在醫生那兒,只是他們不知道而已。而門診藥師就有麻煩了,發藥時要更加小心,特別在早上就診高峰期,容易讓病人排長隊。
但他們均表示,目前品種少,問題不大。但接下去要是推廣,這些問題不解決就比較麻煩了。
病人:我選擇臺州醫院,就是信任這里的醫生。醫生開什么藥我就用什么藥,也不太注意。上次我孩子掛針,頭天的收費單上顯示是丁胺卡那,第二天卻改成阿米什么的(阿米卡星針)。一開始我不明白,回去問醫生,才知道是同一個藥。覺得還是原來那個好記,我們孩子常常生病,掛了好多次,都知道“丁卡”這個藥了。
在運行中漸趨完善
針對運行中顯現的問題,該院醫務部、護理部、計算機中心和采購供應部多次商討解決方案。如為順應國家物價政策的要求,他們將在所有醫生站、護士站、藥房的電腦終端加上產地信息;藥品采購要進一步規范,同一產品同一規格最多保留國產、進口兩種;紀檢監察及藥事委員會要加強臨床用藥的監控;對于通用名過長影響打印顯示的,醫務部會同藥劑科統一整改,全部通用名字數限制在七個字以內(經檢測七個字以內可以滿足發票打印以及病區醫囑瓶簽的打印)。
采訪中,也有人表示擔心,電腦上仍顯示藥物產地,是否給藥商留下縫隙?臺州醫院管理層表示,他們推行通用名,目的主要是提高醫療行為的規范性,提高醫療質量,減少醫療差錯,避免在用藥問題上引發醫療糾紛,同時也有助于治理商業賄賂。但人們期望借助處方使用通用名的推進來根除商業賄賂,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藥品購銷過程中的商業賄賂的深層根源是它在流通領域的利潤空間,徹底根除商業賄賂單靠一個行業、一項制度是不夠的,只有形成全社會的合力才能達到目的。